9月12日,共享纸巾品牌“ZHO”获500万元天使轮融资,由个人投资者领投。
共享纸巾“ZHO”的模式是:免费派发纸巾给用户,并以此吸引流量,用广告变现盈利。
目前,ZHO的纸巾机已在珠三角铺设3000台,出货20到30包纸巾/台。
与大多低客单价的共享模式相似,共享纸巾的逻辑也是“把未提供的必备物品变成基础设施”。
具体来说,共享纸巾ZHO瞄准的是全国较低级的餐馆、公厕、医院等,本身有高频纸巾需求,但商家不提供或是要求购买。对此,如果有第三方免费纸巾可用,商家、消费者都会非常欢迎。
共享纸巾ZHO就在这些场所派发纸巾,并用广告承担成本。其设想了4种盈利模式:
1、在机柜、纸巾包上印广告。机柜广告包括海报、视频两种,其中视频可智能推送内容,作为线上流量入口。
2、把扫二维码、关注微信公众号作为领取纸巾的必要条件,以此为企业公众号导流。其每天第一包纸巾可以用这种方式领取。据ZHO透露,目前平台粉丝留存率在80%左右。
3、利用ZHO的微信公众号分发广告,并在网页端为中国移动等导流,引导用户办理宽带、流量套餐等业务。目前其转化率在20%左右。
4、每天仅第一包纸巾免费,更多纸巾需以0.5元/包售卖,毛利约50%。在纸巾需求大的场所,其机柜就变为了纸巾自动售货机。
除ZHO外,“姬小蓝”也正在清华、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铺设“共享纸巾”机柜。
其实谈到厕所生意,最厉害的还要数世界公厕大王瓦尔,靠提供免费厕所年赚三亿。
20多年前不顾赔钱风险,瓦尔抢下完全不被人看好的市政公共厕所的经营权,而且是免费厕所。
私人公司提供免费厕所?没有多少人看好他们的前景。结果这家公司做成了厕所界最赚钱的公司,年赚3000多万欧元 (约3亿RMB)。它是如何将免费模式引到线下,并将其发挥到极致的?
厕所里的商机
1、由内而外的厕所广告
瓦尔承诺免费承建公厕,作为对瓦尔公司的回赠,柏林政府把公共厕所的广告经营权给了瓦尔公司。于是,瓦尔公司把柏林的很多厕所外墙变成了广告展板。
瓦尔公司联系了许多著名的大企业(包括苹果、诺基亚、香奈尔、派克等著名品牌)在厕所上打广告。相比于一般的广告公司,瓦尔公司的低价的墙体费,让这些企欣然接受。
瓦尔公司不单在厕所外墙做广告,还将内部的摆设和墙体也作为广告载体。考虑到德国人如厕时有阅读的习惯,他们甚至将广告印在手纸上。
2、厕所服务增值
瓦尔公司的厕所内安置了公用电话,瓦尔公司可以向通信运营商获取一定的提成。瓦尔公司还跟很多商场周边的餐饮合作,人们在上厕所后能获赠餐厅代金券。
瓦尔公司也提供付费厕所。他们修建一些高档厕所提供诸如个人护理、婴儿尿布、阅读文学作品、娱乐等。
管理厕所
瓦尔公司还成立了自己的清洁团队,有专门对厕所进行巡查的管理车,管理员每天要对所在区域内的所有公共厕所进行3次检查。
在柏林,20辆公厕管理车24小时巡视,无论哪座公厕出了问题,都能得到及时处理。实际上,几乎所有的瓦尔厕所都装有自动清洁装置,所以瓦尔公司聘请的清洁工并不多。
看似赔钱、费钱的生意,就这么被瓦尔公司做成了,厕所广告一年下来能够让瓦尔公司盈利几千万欧元,约3亿元人民币。
有句话叫做“羊毛出在猪身上,狗来买单”。不管是共享纸巾,还是瓦尔的免费公厕其实都是这个道理。在这个过程中,市民得到免费厕所或纸巾,但是买单的却是广告商;而广告商可以花半价买到广告位,可以说是三赢的局面。
在很多人还在笑话共享纸巾时,资本已出手,国外已用这种模式赚的盆满钵满。共享纸巾会成为下一个流量风口吗?如果是,那么下下一个风口是什么?会是90%传统企业都没有配备的网站建设服务行业吗?
更多互联网转型干货,欢迎关注大腕互联:www.dawaner.net